黃山新聞網訊(潘秋女)近年來,黃山市歙縣許村鎮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縣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部署要求,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握指成拳、聚力推動,將組織資源向一線聚焦,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因地制宜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讓鄉土人才“香”起來,推動干部主動擔當作為。該鎮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最新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激發“黨建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村官”三員作用,主動扛牢抓黨建促振興的政治責任。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抓黨建促振興等能力提升培訓,從黨群口選派工作能力強、黨建業務熟的骨干5名到薄弱村擔任黨建指導員,從農口部門中選派技術骨干5人,擔任科技特派員,深入到薄弱村抓產業、建基地、促增收,目前該鎮五個村基本形成各村特色產業。許村村以文創項目為抓手,打造以文創為代表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塔山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打造茶產業發展利用示范村。跳石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打造土地流轉、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示范村。前村村以自然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形成有一定代表性的農村人居整治環境示范村。箬嶺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抓手,打造以旅游扶貧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
讓撂荒地“活”起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該鎮依托茶水稻、煙草等產業鏈,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集體經濟組織牽頭”的聯動工作機制,建立歙縣山里屯種植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各類資源要素,走“入股分紅型”模式,把更多的黨員、干部、人才聚在產業鏈,著力破解耕地撂荒、農業產業發展停滯等難題。32 名合作社社民以撂荒土地入股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產業,實現了“農民”變“股東”,2021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8.18萬元,較2020年增長79.5%;2022年村集體經濟達58.46萬元,較2021年增長221.5%,合作社農戶2022年凈收入較2021年增加1.2萬元。堅持黨建賦能,精心打造水稻、煙葉特色產業示范基地。許村村黨組織帶頭流轉撂荒地100余畝用于煙葉、水稻種植。截止目前,該鎮已整合撂荒地300余畝,其中村黨組織流轉160余畝,全鎮兩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可使用幾千元突破50萬,同時每年還為村民提供常年務工崗位30余個、季節性務工崗位70余個,帶動務工收入24余萬元,有效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讓金融活水“流”起來,打破鄉村振興金融困局。該鎮針對資金不足實際,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多元發展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抱團壯大型集體經濟。堅持抓點示范,用好用活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和黨建引領信用村100余萬,堅持借力借勢,充分各級各類扶持資金“杠桿”作用,大力推行“黨支部+”模式,通過資本市場化運作,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為村級集體經濟引入更多的“源頭活水”。AA級信用村許村村通過村集體用信45萬元,采取“租賃+合作入股”的方式,與十里紅妝公司合作入股,投入45萬元對會堂進行場景改造,把占地600多平方米老影院打造成集非遺文化傳承、展示、互動、攝影為一體的沉浸體驗式多元素民宿,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0萬元以上增收,同時用信30萬元用于流轉的118畝撂荒地輪種煙葉、水稻,增加村集體經濟50余萬元。抓好塔山山里屯合作社示范點建設,與本村AAA級信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發展稻漁共養50畝、黃山貢菊10畝;用信21萬元購買聯合收割機,與2021年已購置的烘干機等一并打包進行對外招租,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