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宋如群)為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來,上豐鄉堅持黨建引領,貫徹落實“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創辦鄉村老年學校,滿足老年人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走出一條“文化養老”的新路子。

閑置校舍“變”鄉村暖心學堂。教育賦能,“荒廢校舍”變“快樂學堂”。依托村中閑置老小學,掛牌老年學校,清除操場的雜草廢棄物,更新教室桌椅配套設施,裝飾4個教室作為定點的授課教室,建成多功能教學室,提供課外活動場所地150余平方米,滿足日常教學需要。全民參與,“老師要教”變“我們要學”。發動村里退休人民教師、退休黨員干部、文化曲藝愛好者加入老年學校,積極打造老年教師隊伍,搭建宣傳教育平臺,通過問卷調查、走村入戶傾聽百姓對老年學校的開課意見和業余喜好,精心設置適合老年人課程的靶向教育。
基層參與“秀”鄉村文化風采。“大地的歌母親情懷,如畫江山繁花盛開,厲害了中國輝煌新時代……”一首《美麗中國唱起來》點亮了鄉村的夜,溪源村老年學校舞蹈學員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載歌載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文體班班主任許易青稱贊到:“以前都是在學校教小朋友,真沒想到現在還能帶領老年朋友一起學、一起跳,真的特別開心”。許易青是上豐學校的老師,教書育人三十余載,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閑暇時間就帶領舞蹈學員一起編排舞蹈,用音樂驅散心中的“陰霾”,充分展示出廣大群眾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共商共議“謀”鄉村未來發展。近日,上豐鄉組織召開“五老”座談會,來自各村老年學校學習班的學員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感悟,大家各抒己見、各展所長,講經驗、談感悟、謀思路、話發展,并紛紛表示,要積極投入到鄉村建設中,充分發揮余熱,為家鄉新發展建言獻策。“以前都是看電視、閑聊天,現在有一個讓我們學習的平臺,能及時知曉相關政策,讓我們也參與到鄉村治理來,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了”,上豐村宋觀桃興奮的說道。鄉村治理、戶主大會、項目謀劃,如今,在上豐鄉,能看到越來越多的“銀發”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