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王露露)“山綠起來,人富起來,面朝大海中國春暖花開,一個夢用五千年文明承載,美麗中國世世代代......”一支《美麗中國》的廣場舞跳出了歙縣璜田鄉百姓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滿意度,舞出了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待。

向山河借筆,繪碧水青山。從五十四年前“向荒山要糧,向禿嶺要茶”的貧窮求變到現如今“仙源勝境”里的梯地茶園之鄉,這是璜田鄉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征程上,璜田鄉著力打造蜈蚣嶺千畝梯地茶園、璜蔚紅軍萬歲嶺、六聯胡早娣勞模紀念館等特色景致,以美麗鄉村建設、“強村公司”等項目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共進,走出了一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態旅游發展之路。
向典范取經,造美意鄉村。聚焦藝術振興鄉村的愿景,璜田鄉多次組織鄉村兩級干部及駐村工作隊成員前往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臨河村、虹梁村,歙縣三陽鎮竹鋪村等地交流學習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對標美麗鄉村建設典范,多樣借鑒各地美意元素,推動多彩璜田朝著打造“藝術鄉村”方向進發。用美麗鄉村建設行動雕琢“鄉”的形態、涵養“村”的韻味、展示“景”的秀美、煥發“史”的活力、融入“茶”的芬香,創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造景,讓“關注力”變“生產力”,讓“風景鏈”變“產業鏈”。
向實干借力,促產業振興。璜田鄉日新月異的發展畫卷,激發了一波又一波百姓甘愿把汗水揮灑在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在街源河胡埠口村段,17個魚塘,約85萬只魚苗暢游在天然泉水中,等待秋后上市出售。脫貧戶錢政達在扶貧工作隊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接力幫扶下,實現了從貧困戶到泉水魚養殖大戶的身份轉變,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榜樣。他用實干向貧窮的現實證明,“勤能致富”的硬道理,并帶動周邊脫貧戶發展皖南土豬養殖、茶葉等產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未來璜田鄉將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持續發力,在鄉村振興上積極作為,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