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魏曉凡 江雅)“一個雨水多,溫度、濕度達到條件,就容易爆發根腐病……”眼下正值山核桃的掛果期, 7月27日,走進歙縣岔口鎮周家村村抽司風家塢的山核桃生態管理示范基地,300余畝山核桃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岔口鎮林業站專技人員正在手把手指導果農人工除草、規范管護。
近年來,歙縣岔口鎮加快山核桃產業良性發展,積極探索實施“四統四禁一探索”管理模式,護好產區生態環境,擴大山核桃影響力,可持續促進產區果農增收致富。

“通過2021年的生態管理,2022年山核桃樹看起來很好,當然了,這都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管護,勤打理才有更多的收益呢!”岔口鎮周家村村抽司組村民葉其發說道。現年63歲的葉其發,種植了350多株山核桃樹。得益于示范基地實施的“四統四禁一探索”模式,他們家的山核桃統一機械割草管理,施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山核桃品質佳、口感好。
據介紹,2021年葉其發收了1萬多斤鮮蒲,賣了4.2萬多元。“通過山核桃生態治理基地管理之后,大大提高了果品質量,每斤果蒲價格增加了三到五毛,原本我家2021年整個收入大約3萬多元,賣給基地增加到5000元,質量提高許多。”葉其發說。
葉其發口中所說的基地就是大源山核桃協會,協會現有會員292戶502人。今年2月,合作社在抽司組劃片300畝為一期打造生態管理示范區,以“龍頭企業+村級股份經濟組織+基地+農戶”模式,打造綠色生態果園。在此基礎上,合作社還與基地農戶簽訂高于市場價5%收購基地高品質山核桃,增加會員收入。“我們通過不懈的努力,統一進行‘四統四禁’的管理模式,打造綠色生態果園,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樹勢長得越好,山核桃的品質好,壞果子少,病果子少,更受消費者的歡迎。”大源山核桃協會負責人汪衛峰介紹道。

7月初,岔口鎮組織開展了山核桃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專家們通過多媒體授課、圖文并茂的講解,大源山核桃協會會員們對山核桃病蟲害識別和防治知識,以及山核桃種植生產中的疑難問題有了全面的了解,提高了果農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為打好全鎮山核桃病蟲害防治殲滅戰,全力奪取今年山核桃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據統計,岔口鎮山核桃種植面積有1.58萬余畝,正常年份全鎮果蒲總產約1250噸,整個產業鏈總產值約1200萬元,主產區周家村村人均收入達5000元。接下來,岔口鎮將實施一系列綜合技術措施,以“歙縣山核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為契機,穩步促進山核桃產業生態經營管理升級,擦亮歙縣山核桃金字招牌,促進全縣山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岔口革命老區經濟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提高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