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何青)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歙縣霞坑鎮始終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來抓, 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壓實責任,細化任務,使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精心部署,作好改善人居環境“籌劃詞”。創新“點、線、面”工作法,通過對亂堆亂放“點”,公路村道“線”,村莊廣場“面”摸排登記、逐級整治,實現以“點”突破、以“線”帶動、以“面”覆蓋。定期召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議,下發當前階段人居環境整治清單,并對上一階段各村整改情況進行通報,壓實責任,實現責任承擔不推諉,問題整改不拖拉。
廣泛引導,譜好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曲”。緊緊圍繞環境治理工作,鎮、村合力拓展宣傳廣度,挖掘宣傳深度、保證宣傳力度,充分利用LED屏幕、政務公開欄、橫幅、宣傳單頁、大喇叭、視頻號等媒介,廣泛宣傳環境治理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環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加入到環境整治行列中來,形成“環境整治共參與,環境優美共收益”的良好氛圍。
精準施策,哼好改善人居環境“攻堅調”。將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同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推動“廁所革命”和危房改造工程,2016年以來,全鎮已累計完成農村改廁263口,實施危房改造145戶。結合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自愿者服務活動37次,發放整治、環保等倡議書5000余份。通過一系列精準施策,營造出干凈、舒適、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
創新機制,唱響改善人居環境“保障歌”。落實好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湖長制“一張網”,形成126個網格員參與的網格化長效管護機制。完善設施人員配置,鎮沿路每塥20米配備垃圾桶,各村每300-500人中選聘1名保潔員,并利用好公益性崗位,形成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積極開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發揮先進模范的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