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魏曉凡)小暑拉開熱的帷幕,一年一度的“送戲進萬村”活動在岔口鎮湖嶺村火熱上演,夜幕降臨,村委會廣場的流動戲臺燈亮了,一聲聲咚咚鏘,逐漸將氛圍推至高潮。
演出現場十分火爆,臺上臺下精彩互動,黃梅戲《家和萬事興》《牌環記》等經典傳統戲集專業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演員們精心演繹,節目精彩紛呈,寓教于樂,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坐享文化盛宴,感受戲曲藝術的無窮魅力。“前幾年我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行動不便,甭說看戲了,就連生活都難以自理。今個大戲送到村口,我坐在自己家門口就能看上戲,心里非常高興!感謝黨和政府文化惠民好政策!”村民姚家順說。

為增強送戲下鄉的吸引力,從“演什么看什么”的傳統形式轉為“看什么演什么”的新傳播形式,把一批徽州非遺民俗文化重返舞臺,再緊扣時代脈搏演出一些美麗鄉村大戲、廉政戲、“好人”戲等節目,吸引了200多名群眾前來觀看。“這項文化惠民工程讓深山群眾足不出戶,坐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水準的戲曲和文藝表演,共享文化惠民的成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與輿論支持。”岔口鎮湖嶺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吳濤說。
該鎮堅持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提前謀劃、細化措施、務求實效,面對近期高溫天氣,根據7個行政村實際情況,選擇群眾相對集中地域,安排晚上7點開演,并通過鄉村大喇叭、微信工作群等,提前發布演出信息100多條;在送戲過程中,通過懸掛橫幅、發放政策宣傳明白紙等方式,大力宣傳民生工程政策,提高民生工程知曉率,現場共發放宣傳材料300多份,解答民生問題20多個;強化監督,確保項目推進快,在送戲過程中,鎮紀委、文化站同步開展“送戲進萬村”群眾滿意度測評,現場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0多條,保證演出質量,同時與演出單位密切對接,跟蹤演出進度,確保文化惠民項目穩妥推進,扎實高效。
從幾十年前的簡易舞臺,到今天的流動演出車,岔口鎮每年定期開展“送戲進萬村”、“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讓鄉村文明的種子真正“種”在群眾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