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朱雅雯)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6月16日,在歙縣桂林鎮新安江大道兩旁,金光菊、美人蕉、豐花月季等品種的綠化植物競相開放,悄然間點綴著夏日的鄉村。

“這里原本是塊荒地,我們通過綠化、亮化提升,栽種綠植、安裝地燈、豎立標牌,現如今已成為鎮域特色節點。”鎮美麗辦負責人尹壽根介紹說。

據悉,今年以來,該鎮在全鎮范圍內開展“節點打造”行動,走進各村小公園、小花池、健身角、回憶墻共計100余處,原本雜草叢生的空地、荒廢的老屋、臟兮兮的墻面都紛紛蛻變為游客打卡拍照的鄉村新景。

水塘干凈了、環境變美了、生活更好了,是該鎮用心打造小節點、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群眾的普遍感受。

近兩年來,該鎮依托美麗鄉村建設,以“五清一改”為抓手,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對房前屋后開展環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節點,通過召開“戶主會”動員村民主動拆除無功能建筑200余處。?經過綠化、美化、亮化改造,村莊“顏值”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實現惠民便民,穩步提升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一點美”向“一片美”的轉變,為鄉村振興發展按下“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