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圖文/劉凱)近年來,歙縣石門鄉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馳而不息探索轉化路徑,逐漸摸索出一條以黨建為引領,以綠色產業發展為主線的新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轉化成為石門群眾的金山銀山。
以黨建為引領,牢固樹立“兩山”理念
石門鄉黨委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日常黨建工作中,通過細致謀劃,充分利用、發揮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重要學習載體,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黨員日常學習的重要內容,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推動黨員干部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深入實踐者,在入腦入心的基礎上,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學以致用。同時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優秀基層宣傳陣地向群眾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政策,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到生態鄉村的建設當中,推動工作形成最大合力。
堅定不移走產業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厚植生態優勢,充分利用石門的好山好水,逐漸形成以茶、竹為主導產業,生態水產養殖、霧培蔬菜種植多種綠色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認真落實茶園綠色防控政策,用生態綠色管理模式提升質量,進一步增加茶葉生態附加值,全年已累計在3180畝茶園扦插黃板12.72萬片,預計2022年茶葉總產值將突破600萬元。

強化科技支撐。每年邀請縣農業農村局技術骨干來鄉開展竹園擴鞭技術培訓,幫助竹農增產增收。結合“融杭接滬”,積極學習產業先行地區先進經驗。先后組織人員赴浙江安吉等地學習產業發展典型項目,借鑒可學、可用的發展模式,幫助安徽石門徽菜特色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電商直播間,拓寬營銷路徑。2021年全年筍干、鮮筍產量超過600噸,竹產業產值1700余萬元。
立足優質水源,成功引進陸基生態養殖項目。陸基圓池養殖占地面積小,場地建設方便,不受季節氣候影響及地域條件限制,石門鄉地處白際山脈北麓、佩瑯河源頭,擁有豐富的山泉水資源,非常有利于發展此類項目。投資“綠水”也為產業發展帶來豐厚回報,龍潭灣泉水魚陸基養殖基地的16口養魚池第一批4萬斤生態鮮魚一上市即實現70萬元產值。
??

著力引進生態種養業,新引進果蔬氣霧栽培等生態種植業項目,同時竹嶺高山蔬菜示范園、岔里食用菌種植項目等28個優質項目已入項目庫。目前果蔬氣霧栽培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預期投資將超過170萬元,項目建成后將有4000平方米智能溫室鋼構大棚用于氣霧栽培,為全鄉產業綠色發展提供新增長點,進一步促進“青山”向“金山”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