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圖文/魏曉凡、曹曉玲)歙縣境內有岔口鎮周家村鳥雀坪、杞梓里鎮杞梓里村漆川、武陽鄉洽河村豐坑、金川鄉金川村小阜舍、璜田鄉璜蔚村雙源5處市級地質災害點,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歙縣認真總結2020年“7.7”抗洪救災工作經驗,突出抓好災害準備、災害預警、災情報送等各項工作,提升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前沿陣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歙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斷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開展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建立災害保險制度,全方位強化災害應對準備,確保關鍵時候發揮作用。目前,全縣共有縣級總體應急預案1個、專項預案23個、部門預案30個、鄉鎮預案356個。
與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同步,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統籌調度全縣232支民兵防汛搶險隊伍,整合藍天救援隊等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在杞梓里、街口、坑口等鄉鎮開展防汛搶險、地質災害等應急演練20余場次,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我們在全縣共布設2020個應急大喇叭,遍布廣大農村,在遇到災害時,也會第一時間發聲,反復播報災害信息,指導積極應對,讓廣大群眾‘早知道’‘全知道’。”歙縣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發揮應急大喇叭作用的同時,還通過短信發送、媒體發布等方法,運用氣象預警短信發布各類氣象預報12萬次、預警154次,服務群眾近27萬人次,打通預警預報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

與拓展發布途徑,實現災害信息全覆蓋相比,災情信息發布精準化同樣重要。樹立防災減災一盤棋思想,應急、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重點部門建立防災減災關鍵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各類災害預警信息、風險隱患發展動態即時共享,并建立災害風險會商機制,提升預測預報精細化水平。
這些重點部門還組織專人對易淹易澇地區、水庫、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部位開展全面摸排,尋找災害發生前的蛛絲馬跡,摸排各類風險隱患點247處,為成功避險爭取“黃金時間”。以災害隱患點摸排為契機,深入地災點附近2000多戶居民發放群測群防明白卡、避險卡,提醒群眾時刻將安全記心中。
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圍繞物資需求、倉儲、分配、運輸等多個環節的保障鏈,認真摸清全縣救災物資儲備情況,目前已儲備30多種生活救災物資、70多種應急搶險救援物資,切實提升突發險情災情應急處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歙縣還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各單位的目標責任考核,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建設向基層延伸,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