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文/魏曉凡)近年來,歙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黃山行動,從嚴從緊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扎實開展殯葬改革、森林防火、垃圾分類等工作,不斷改善城鄉環境,著力提升市民文明健康素養水平,形成全民參與、群防群控的良好社會局面。
一、全民“小健步”實現“大飛躍”
春暖花開運動正當時,市民掀起“健身潮”。
碧綠的草坪像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鋪在橢圓形跑道中央,塑膠跑道環繞綠色地毯一圈,每晚6點過后,歙縣體育場附近沸騰了......跑步的、打羽毛球的、踢足球的、跳廣場舞的,幸福的小縣城被注入源源不斷的“運動因子”。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歙縣大力實施體育惠民行動,加大體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2021年,歙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掛牌成立,行知、張曙等6個健康主題公園相繼建成,行政村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開展文體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240多次……目前全縣已創設64家健康單位、47所健康學校、20家健康企業、64個健康村(社區),優化全民健身環境,讓群眾在身邊能便捷找到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場所和體育比賽。

賽事引領,全民健身。黃山·徽州百公里超級越野賽、不止騎·2021第二屆環黃山自行車賽歙縣站、中國邊車藝術節等規模賽等體育賽事在歙縣輪番登場,3000余名參賽選手匯聚于此,引領起全民健身熱潮。
在第七屆長三角慢生活旅游峰會暨第五屆長三角慢生活旅游目的地聯盟峰會上,歙縣入選“長三角最佳悠享旅游城市”。依托生態資源稟賦,歙縣推出“體育+山水”旅游發展模式,深挖文旅體資源稟賦培育壯大休閑度假經濟,設計賞花攝影游、古歙徒步游等14條休閑旅游線路及徽州森林公園生態康養游等10條康養旅游線路,打造“品味歙縣·自在鄉村”休閑游活動90多場次,將體育融入青山綠水之中,切實增強游客親身體驗感。
二、環境“小整治”推動“大提升”
生態興則文明興,環境美則生活美。以學雷鋒日、清明等節日為契機,歙縣掀起志愿服務的熱潮。
一排排小黃板屹立茶樹間,一級級青石板臺階向上延伸,歙縣岔口鎮的志愿者們身著紅馬甲,手拿大掃帚、火鉗、垃圾袋等工具,沿途對文昌古道和文山村里的各類垃圾進行撿拾、分類和清理,用行動來守護青山綠水。“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宣傳和倡導生態環保,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呵護環境的大公益活動中來,做到人人自我監管,不亂丟垃圾!成為愛護環境的好村民。”岔口鎮常務副鎮長江恒文說道。

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歙縣全面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整治”上下功夫,在人居環境“長效”上做文章。依托人居環境整治“一月一主題”活動,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志愿服務關愛行動重要內容常態化開展, 持續抓好背街小巷等薄弱環節和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環境衛生治理, 對建成區病媒生物進行全面消殺與防制,持續開展村(社區)“擂臺賽”“美麗庭院”評選等活動,共同營造“村里村外一個樣、左鄰右舍一個樣、前院后院一個樣、室內室外一個樣”的良好宜居新環境。
為了鞏固村莊清潔行動成效,增強村民垃圾分類處理意識,歙縣各村積極探索建設“生態美超市”,實行“積分換物”模式,鼓勵村民將日常收集來的煙頭、塑料瓶、廢棄電池等分類后送至兌換點換取相應的生活物品。近年來,“生態美超市”累計兌換物品數十萬件。
三、垃圾“小分類”帶來“大轉變”
喝過的牛奶瓶、飲料瓶清洗干凈后投放進4樓衛生間的可回收垃圾桶……這是歙縣縣委辦每天都在上演的情景。
“垃圾分類是好事,既可以讓物品有效回收利用,還可以讓環境干凈整潔!”在機關工作和生活中,人人都是“垃圾分類”的踐行者,見“圾”行事,變廢為寶。這樣的系統推進垃圾分類,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5月,全縣城區115家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期間,歙縣積極探索“紅色”引領“綠色”之路,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服務活動20多場次,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

與此同時,歙縣還不斷加大垃圾分類財政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了垃圾分類前端投放收集體系、中端運輸體系和末端處理體系。為推動全民參與,夯實垃圾分類群眾基礎,歙縣積極構建生活垃圾分類多元宣傳模式,激發群眾自覺參與,同時,將垃圾分類納入居民自治制度,調動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市場主體等社會力量參與,持續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四、綠色“小進步”彰顯“大文明”
走進歙縣大山公墓公墓,墓區內蒼松翠柏鋪滿山坡,松樹下縱橫有致地排列著一座座一米見方的墓地,墓群間花草相連,松柏相伴其間。
“現在好了,群眾的觀念轉變了,綠色生態殯葬終于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看到殯葬改革有序推進,歙縣民政局殯葬管理所所長方知華十分欣慰。如今,越來越多人摒棄喪葬陋俗,接受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的喪葬新風尚,綠色殯葬、生態殯葬、文明殯葬的理念蔚然成風!

傳統殯葬觀念的轉變離不來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2022年3月25日,歙縣融媒APP發布《歙縣大山公墓清明祭掃溫馨提示》,從3月30日起,歙縣開展以“致敬·2022清明祭英烈”為主題的網上祭掃活動,每逢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周”,3月31日,歙縣衛健委、民政局對大山公墓疫情防控、文明祭祀等工作進行了實地檢查督導……每逢相關節點,鄉村大喇叭、政府網、歙縣融媒APP等平臺便會持續發力,多渠道開展宣。
近年來,歙縣還將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采取縣、鄉(鎮)兩級投入機制,累計投入農村公益性公墓項目資金1168萬元,實現全縣28個鄉鎮公墓全覆蓋,有效解決百姓“葬不起”和“葬無去處”問題,同時出臺《關于解決重點救助對象殯葬基本服務項目費用的批示》《關于辦理撫恤金、喪葬補助金、火化獎補等資金發放要求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有效遏制違規土葬行為。自政策實施以來,累計發放惠民殯葬獎補資金114.48萬元,惠及群眾1120人。

杜絕不良喪俗,給空氣“減負”同時,森林防火“智防人防”也在不斷升級。目前已構建衛星定位、高山監測和地面巡護的三級森林火災監控系統,通過在重點區域安裝電子語音視頻宣傳桿、布設視頻攝像頭、安排專人防守等方式,牢固樹立森林火災“防火墻”。
春雨精準滴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種子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汲取養料茂林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