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 圖文 曹曉玲)近年來,歙縣坑口鄉依托資源優勢,加大對農業產品的扶持力度,把培植特色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措施,打好“一片葉一粒果一盆景”這三篇文章,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產業興,百姓富。

一片葉變身致富“金葉子”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茶香泌人。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新安江畔的坑口鄉,滿眼所見皆是一片新綠,漫山遍野的茶園散發著濃濃的春的氣息,茶農們正挎著竹籃,雙手翻飛,嫻熟地采摘新鮮的嫩尖。
在歙縣瀹潭村立龍茶葉合作社,清新的茶香撲面而來,嫩綠的茶葉正經過一道道工序,變成了香氣撲鼻的干茶。該合作社采用“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了“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統一倉儲、統一銷售”的“四統一”方式,年銷售額超500萬元。
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品質,增加茶農收入,歙縣坑口鄉還大力推進全域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鼓勵茶農們在茶園內扦插黃板,強化宣傳引導,邀請縣農技干部到鄉進行培訓,為茶園綠色防控提供技術支持。
據了解,該鄉現有綠色防控茶園5500畝,年產值超1000余萬元。青翠欲滴的茶葉子正在變身為“金葉子”,幫茶農們鼓了口袋,茶農們的致富夢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一粒果化身致富“黃金果”
歙縣坑口鄉位于新安江百里大畫廊沿線,當地群山環抱,轄區內的瀹潭村和金龍潭村是三潭枇杷的主產區之一,也是家家戶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還是當地的特色主產業之一。據了解,2022年該鄉枇杷種植面積近2300畝,產值將達到近500余萬元。
近年來,該鄉為大力發展枇杷產業,打造“三潭枇杷”品牌,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進行扶持,一方面通過邀請專家到村授課,指導果農們更加科學化、精細化地管理枇杷園,提升枇杷品質,增加果農收入。另一方面,結合新安江百里畫廊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通過開展果園采摘等趣味活動,吸引外地游客前來體驗農家采摘,提升“三潭枇杷”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
枇杷鮮果雖然好吃,但存在賞味期短、運輸難、新鮮原材料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等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下一步,該鄉還將積極對外招商引資,發展枇杷深加工產業,比如枇杷膏、枇杷蜜、枇杷罐頭等,進一步延長枇杷產業鏈,充分挖掘了產品附加值,讓產業提質增效,打響瀹潭枇杷產業品牌。

一盆景打造致富“聚寶盆”
走在坑口鄉瀹潭村向陽組、瀹坑、瀹嶺塢的羊腸小道上,漫山滿園、房前屋后、庭院內外都種植著徽派盆景,而盆景中又數羅漢松和梅花占絕大多數,形狀各異。盆景寓意于形,如游龍式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三臺式則寓有蓬萊仙境或天、地、人之內涵,迎客式則為恭候嘉賓,充滿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徽州人文精神。
該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毗鄰雄村鎮賣花漁村的區位優勢,主動承接了盆景產業輻射,大力發展盆景產業,引進專業人才培訓,加大盆景宣傳力度,現新發展的各類盆景基地已達百余畝,種植規模5000株。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產業要振興關鍵交通。為了讓小盆景發展成大產業,坑口鄉黨委政府給予了大力引導與扶持。兩年內建成了瀹嶺塢-賣花漁村道路、汪村-坑口、瀹坑-瀹嶺塢道路三條盆景產業道,水泥路通到了盆景園,解決了運輸難的問題,盆景產業年銷售額突破了100萬元?;张膳杈皟叭淮蛟斐闪水數厝罕姷摹熬蹖毰琛?,托起了鄉村振興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