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圖文 洪麗萍)歙縣三陽鎮竹鋪村依山傍水,村落集中,是國家級傳統古村落,這里古樹巍巍,古街縱橫,村內有大片的古民居聚集群,自古以來就是徽杭兩地陸路交通要道,有“一池明月,兩岸清風”之美譽。
為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莊“顏值”,2021年在政府投入16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的支持下,竹鋪村實施了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把“村莊”變成了村民的“美麗家園”。一年來該村把凈美村莊清潔行動與村內的綠化美化、景觀提升結合起來,推動鄉村文明提升與環境整治互促互進,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利用一年時間實現了村民的美麗鄉村夢。

竹鋪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巧用創意,因地制宜,發揮“繡花功夫”的勁頭進行“微景區”設計。“我們村里原有一片舊房倒塌的廢墟,荒廢多年了,美麗鄉村建設時我們把廢墟改成了迷宮,現在每逢節假日許多家長會帶小孩子來這里走迷宮,還挺熱鬧的。”村主任潘志江自豪地說。
村里還把閑置的祠堂整修打造成鄉村振興館,把廢棄的豬欄改成“月亮灣”休閑廣場,把廢墟推平建起大方茶葉亭,河邊水榭打造成休閑乘涼“小寶島”,每一處節點打造都突出了地方特色,用活了自身資源。走在竹鋪村內,移步換景間,不時見到古建筑、古徽道、古樹木和文化微景觀,“徽文化”元素到處可見。農閑時間,村民們到廣場上跳舞唱歌,感受美麗鄉村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感。
近幾年三陽鎮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總目標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挖掘古村落現有資源,創意打造村落景致,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按下了“快進鍵”,開啟了村莊“美顏模式”,提升鄉村新風貌同時,也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