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新聞網訊(楊霆之)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眼下,黃山區新豐鄉再生稻已進入插秧階段,綠色的秧苗在插秧機的工作下整齊地插進經過小田改大田建設后的田野中,勾勒出春種秋收的田園畫卷。
“今年我們村經過小田改大田建設后,村里的田塊畝數都變大了,用機械化插秧既方便又高效,我流轉了200畝的大田種植再生稻,相信會增產不少。”黃山區新豐鄉盛洪村種植大戶王三六介紹道。據悉,今年新豐鄉積極引導鄉內7名種糧大戶種植再生稻,再生稻種植面積從去年的390畝擴大到795畝,其中盛洪村在完成黃山市首批“小田改大田”試點工作的優勢上,共計種植再生稻面積達400畝。?
新豐鄉是種糧大鄉,為進一步推進糧食生產工作,新豐鄉組織農技專干、科技特派員、種糧大戶成立“送技下鄉小分隊”,累計舉辦農技講座2場、開展“田間培訓”7次,全面指導種植再生稻。同時結合農業生產“大托管”特色工作,完善配套生產設備,增加新式農機10余臺,檢修農機具135臺,鼓勵村集體、大戶承包,村民托管,對鄉內規模連片高標準農田實施統一機械化種植,助力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今年再生稻頭茬預計產量可達43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