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楊文靜)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如果說芯片是現代工業的核心和靈魂,那么小小的種子便是現代農業的“芯片”。
時下,正值早春馬鈴薯的收獲季節。連日來,在黃山區仙源鎮越山村和龍山村的蔬菜大棚內,一派繁忙景象,有人翻土,有人分揀裝筐。一個個馬鈴薯從地里翻出來,菜農們看著剛出土圓潤飽滿的馬鈴薯,甚是歡喜。菜農們按照大小和品質將馬鈴薯分類裝箱打包,一筐筐、一袋袋、一車車鮮嫩的馬鈴薯映襯著老百姓豐收的喜悅。早春馬鈴薯剛上市,以形似腰子、中等大小,故本地人親切稱為紅腰子馬鈴薯,還有外衣鮮紅的“大紅袍”馬鈴薯。在各大市場都備受青睞,紫紅圓潤的馬鈴薯不僅看著喜人,價格上也比往年同期高了不少。據悉,今年的早春馬鈴薯價格不錯,每斤平均在七元左右,早春搶先上市價可高達十四元每斤。
近年來,仙源鎮充分挖掘本地優良種子,并在充分保護的基礎上由鎮農技站農技人員積極對外推廣和下鄉指導。且本地紅腰子馬鈴薯品種優良,口感豐富,越來越多的農戶紛紛大面積種植,穩站本地市場的同時遠銷合肥、蕪湖等地,逐漸成為當地一大優勢農業經濟作物。據了解仙源鎮今年共種植近百畝馬鈴薯,每畝平均可產1200斤以上,經濟效益可達每畝1萬元左右。秋季還可少量播種一季,全年僅是靠種植馬鈴薯這一類農作物就能給當地農戶帶來十分客觀的經濟效益。